加工定制:是 | 品牌:奥伯特 | 型号:14匹闭式机 |
操作方式:间歇式 | 适用物料:多种可用 | 功率:14kw |
奥伯特14P空气能热泵闭式除湿烘干机
低温型整体除湿热泵机组,不受环境影响,可回收排湿精华,不需人工值守,无气味排放,环保***,安全更可靠。
除湿量52kg/h
环境温度范围:-10-43℃
烘干温度范围:30-75℃
机组型号:AHDZ052S-DR
除湿量:52kg/h
输入功率:19kw
运行电流:33.2A
电加热功率:24KW
电源形式:380V/3N/50Hz
压缩机形式:喷气增焓涡旋式
冷凝风机功率:3kw
风机风量:12000m3/h
送风静压:400Pa
电加热保护温度:105℃
噪音:75dB(A)
排气/高压侧工作压力:3.2Mpa
回气/低压侧工作压力:0.05Mpa
净重:520kg
外型尺寸:1.600×1.960×1.540m
热泵技术是指通过消耗一定的高品位能(如电能),将周围低品位的能量转化为高品位能耗的技术,即从低温热源吸热,通过压缩机做功,将热量转移给高温热源,实现能级的提升。热泵干燥技术可以回收干燥过程中排除废气中的能量,再用于物料干燥,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降低物料干燥的能耗,同时控制干燥介质的状态,维持干燥动力。目前该技术在食品、木材、果品、污泥干燥技术中应用广泛。
一个典型的中药材热泵干燥系统分别由干燥室和热泵机组组成,其中热泵机组由蒸发器、冷凝器、压缩机、膨胀阀组成,通过让工质不断完成蒸发(吸取室外环境中的热量)→压缩→冷凝(在干燥室中放出热量)→节流→再蒸发的热力循环过程,从而将外部低温环境里的热量转移到干燥室中。冷媒在压缩机的作用下在系统内循环流动,它在压缩机内完成气态的升压升温过程,进入内机释放出高温热量加热干燥室内空气,同时自己被冷却并转化为液态,当它运行到外机后,通过节流降压,液态迅速吸热蒸发再次转化为气态,同时温度可下降至15℃~-15℃,这时吸热器周边的空气就会源源不断地将热量传递给冷媒,液态冷媒迅速吸热蒸发再次转化为气态进入压缩机。
因此,通过冷媒不断地循环就能实现将空气中的热量搬运到物料室内加热房内空气温度,来完成果蔬烘烤。
热泵烘箱设备完全配套各种规格物料室,烤房整体结构可采用聚氨酯板房或聚苯乙烯板房等。对原有土建烤房进行改造时,可采用聚氨酯及岩棉板加热室替代原有土建加热室,保温效果理想,拆装更为方便。
白芍药材的热泵烘干工艺,即白芍和饮片一体化加工,能在***药材质量的基础上,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包括以下工艺环节:原料采收、去杂与清洗、分拣、煮制/水煮、去皮、切段、干燥、分选、包装、杀菌、成品入库等多个环节。其中蒸制/水煮、去皮、干燥、分选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四个环节。
(1)原料:原料的质量优劣直接决定了产品质量的高低,是后期加工产品质量***的先决条件。一般栽种3~4年后芍药才可采收,4年生的更好,亩产新鲜白芍根在700~800公斤。能***药材原料的货源稳定,对药材的种植环境、水肥管理、农药施用等情况有所了解。
(2)采收:关于白芍采收期的要求,有资料表明应在6~8月,也有研究表明,亳白芍的采收期是9月上旬~10月上旬。采收过晚,根内淀粉过度转化,产品质地不坚实,部分组织出现空泡现象,质量和重量都下降。需要对当地亳白芍的形状和成分进行实地检测,以确定适宜的采收时间。应避开中午采收,不可大量堆放。先割去白芍的茎叶,再挖出全根,除了挑选部分芽头留种外,芍根主要做加工药用。
(3)去杂与清洗:掰下芍根,修去芦头、细根及侧根凸头。冷水快洗,除去表面灰尘、叶片等杂质。
(4)分拣:将芍根按粗细大小分级分开,以利于蒸煮及干燥的均匀性,较粗的要求直径D≥2.5cm,中等D=1.5~2.5 cm,细D≤1.5 cm(厘米)。由于白芍药化成分的分布在同一根段的不同部位及同一植株的不同根段中均不同,建议切下的边角料单独处理。
(5)蒸制/水煮:蒸煮温度和时间对芍药苷含量、成品得率和水浸提物含量都有影响。有研究表明白芍苷在蒸煮过程中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对趋势。蒸煮过程能破坏细胞壁层结构,有利于后期干燥传质,加快干燥速率;蒸煮也能钝化酶系,减少不必要的生物转化,但时间过长,水溶性成分流失率上升。有文献结果显示加热也可使异麦芽糖芍药苷等成分转化成芍药苷:但高温可使单萜苷类物质发生降解。当煮制时间较短时,芍药苷的生成速率大于降解速率,但随着受热时间的增长,芍药苷降解速率大于生成速率:煮制工艺使丹皮酚含量大量减少,分析与其易挥发的性质有关。应控制蒸煮的时间在10 min以内。
将洗净后的白芍放入蒸锅,温度保持在100°C(沸腾),以蒸透心为宜,一般较粗的需要蒸8~9 min,中等的蒸5~7 min,细的蒸3~5 min。取出后在冷水浸泡几分钟,减少余热损伤。或者,在沸水中烫泡5~10 min,保持翻动,待芍根表皮发白、无生心、有香气且握之柔软有韧性时,立即捞起放入冷水中浸泡。注意煮水需及时更换。
(6)去皮与切段:由于芍药内酯苷、苯甲酰芍药苷、丹皮酚在芍药根皮中分布较多,故去皮工艺使三者含量明显减少,因此,仅从减少有效成分损失方面看,可考虑省去去皮工艺,或先煮制再去皮的加工顺序。去皮与切段采用机械法。要求长度整齐(5~18 cm),切片厚度为2~4 mm。与物料直接接触的设备部件须为不锈钢材质,防止药材与金属表面直接接触发生化学反应导致产品变色。
在蒸制/水煮后,立即取出芍段置于含沙的去皮机中,要求粗沙和白芍重量1:4,通过旋转摩擦去皮,20 min左右芍根皮残约30%,及时加入大量的冷水,进行冷却和清洗。也可人工刮去外皮,切齐两端。
注意:当滚筒向外出水时,即停转并放掉全部污水,重复数次直至排放污水颜色变淡,此时关掉水闸,再把粗沙放入滚筒脱皮机直到煮后勺根残留黑皮全部脱落,打开水闸用清水冲洗脏皮和粗沙。
(7)装盘、装车:经蒸制/水煮的白芍应放在多孔的网盘上短时沥水(可以是烘盘)。不同品质的白芍分批次分车烘干;装盘厚度要保持基本一致,防止过厚或过薄现象;房内应布满小车,当物料不足时,每个小车可从下往上放置烘盘,且保持小车装盘数量保持一致;对于白芍这种切段/片药材,单层摆放不要堆积,妨碍热空气的直接接触。
(8)干燥:干燥是白芍加工非常重要的环节,干燥过程中既有物质传递也有能量传递,其影响因素较多,涉及物料特性和干燥介质、干燥条件等方面。高温可使单萜苷类成分发生降解,在中性条件下,白芍苷单体在60℃、3 h内可完全降解。酚酸类物质的热稳定性较差,其氧化性亦不稳定。有文献报道,温度升高到70℃以上时酚酸类物质受热降解。但温度降低一般会伴随干燥时间的延长,但干燥时间越长,白芍苷降解也越多。为此,控制干燥温度主要在50~60℃之间。